男女主角分别是秦禹苏琬的现代都市小说《重回八零,我撕剧本和男配HE了精选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不乱发型的秃子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秦禹苏琬是其他小说《重回八零,我撕剧本和男配HE了》中出场的关键人物,“不乱发型的秃子”是该书原创作者,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:,转手送去了老刘家。那笔钱是二哥苏明给两个孩子的压岁钱,秦禹打算存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的。结果被她得逞嚯嚯。想到这里,苏琬心虚的别过头去,老老实实盛饭。可不能再饿晕了,虽然这次肯定不是装的。见苏琬切的肉片还挺多,秦禹没都放进炒辣椒里。他只丢进去两片,用肉味儿提个鲜。剩下的秦禹全拿盐腌渍起来......
《重回八零,我撕剧本和男配HE了精选全文》精彩片段
等秦禹放好东西出来时候,看见苏琬已经将切好的五花肉块下锅翻炒。
煸炒出油的五花肉加葱姜蒜调料,然后倒水没过肉块,烧着大火炖煮。
不远处,福福迈着小短腿走过来,抓住苏琬的衣角。
“麻麻,吃糖糖~”
她手里举着用竹筷搅拌到洁白拉丝的麦芽糖,努力想往苏琬嘴边送。
苏琬蹲下身,舔了一小口,“真甜!和妈妈的小福福一样甜!”
福福开心地‘咯咯’笑起来。
让福福先去一旁玩,苏琬继续做饭。
院子里的鹿鹿目睹全程,他唉声叹气,福福真是个记吃不记打的小笨蛋!
鹿鹿气呼呼的,可又不愿当面讲,他只得手上继续用力,搅弄麦芽糖的动作再度加快。
“粑粑,吃糖糖。”福福迈着小短腿,走到秦禹面前。
秦禹摸摸女儿的小脑袋,他原本想说爸爸不吃糖,可看到福福期待的目光,话到嘴边心软。
他咬下一点含住,带着麦芽清香的糖沫在嘴里化开,甜丝丝的像喝了蜜。
“谢谢福福的分享,糖很好吃。”秦禹耐心夸赞。
福福乐开花,宝贝儿似的把麦芽糖拿在手上。
“糖糖,福福喜欢吃、粑粑麻麻一起吃...吃过的糖糖。”
爸爸妈妈一起吃过的糖?
秦禹嘴里回味甘甜,他抬眼就看到正在忙着炒菜的苏琬。
他刚才咬到的,好像是她吃过的糖。
这会儿秦禹心里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。
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,他居然没有排斥和她吃同一块麦芽糖。
苏琬把炖好的五花肉盛出来,挑拣着一块瘦肉多的,放嘴边吹了吹,喂进福福嘴里。
福福小嘴叭叭,吃得香极了,“谢谢麻麻,又又好好次~”
简单的葱姜蒜盐水炖白肉,已经是这年头大多数人家里难得的美味。
苏琬没做成红烧肉,一个是她忘记买白砂糖了,另外就是小孩子吃太多糖容易蛀牙。
苏琬又夹起一块要喂给鹿鹿。
鹿鹿眼神躲闪,“我、我自己能来。”
苏琬知道,秦禹对鹿鹿的教育一向是力所能及,自己事情自己做。
所以鹿鹿这孩子不光早熟,还跟她这个当妈的很疏远。
感情都是相互的,她以前没有尽到当妈的责任,这个时候也不能要求鹿鹿必须就得跟她亲近。
苏琬知道,她的转变很突然。
不光秦禹怀疑她,就连孩子们也很难相信她。
所以她要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在这孩子心目中的形象。
而这,需要一些时间,欲速则不达。
仔细回想上辈子,鹿鹿的早熟,和她这个当母亲的也有着脱不开的责任。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
都怪她以前做下的诨事儿,害得这个家穷困潦倒,要让快三岁的鹿鹿也需要帮忙撑着。
等鹿鹿夹起一小块肉吃掉,苏琬将炖肉扣上盖子,在八仙桌上放好。
她打算再清炒个野菜,弄个辣椒炒肉,午饭就差不多了。
仨菜儿就着白米饭,全村独一份的待遇。
毕竟这年景,村子里可没几家能吃上白米饭。
去年庐县连续大雨,庄稼大片倒伏,颗粒微收。
多数农民家里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。
能吃稀的,就不舀稠的。
能一天一顿,就绝不一天两顿。
这个时间点,小山村大多数村民家里刚吃过早午饭。
也就苏琬家的破土砖房还在炊烟不断,肉香味飘出老远。
家里吃肉这件事,苏琬不打算藏着掖着,总不能以后每次吃肉都得偷摸背着人吧?
同时她庆幸自家土砖房在小山村的最西头,左右四周没有邻家,暂时能避免惹来红眼怪,省去不少麻烦。
苏琬不光打算以后要每天吃三餐饭,还打算顿顿都吃好的,给两只奶团子补充营养。
尤其是福福,小家伙打娘胎里出来的时候,就身娇体弱带着病气。
现在更是骨瘦如柴。
这可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,苏琬越想越心疼。
洗干净的野菜切成段,用野葱烹油后,和猪油渣一起下锅翻炒。
新熬的猪油就是香,苏琬这会儿肚子里没什么油水,饿得前心贴后背。
旁边锅里白米香味四溢,她忍不住吞咽口水。
将爆炒好的猪油渣野菜盛到碗里,转过身的时候,她见秦禹已经在切辣椒。
“鹿鹿,带着妹妹去洗手。”他喊道。
然后目光落在苏琬身上,“别又想装晕骗人。”
苏琬‘唰’地一下脸色羞红,之前她为从秦禹手里骗钱,故意假装饿晕,让他送自己去看病。
然后在镇卫生所,趁着他不注意,把钱偷走,转手送去了老刘家。
那笔钱是二哥苏明给两个孩子的压岁钱,秦禹打算存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的。
结果被她得逞嚯嚯。
想到这里,苏琬心虚的别过头去,老老实实盛饭。
可不能再饿晕了,虽然这次肯定不是装的。
见苏琬切的肉片还挺多,秦禹没都放进炒辣椒里。
他只丢进去两片,用肉味儿提个鲜。
剩下的秦禹全拿盐腌渍起来,留着下顿给孩子们吃。
秦禹是下乡知青,所以这个时代用最残酷的方式教会了他成长。
尤其是婚后,苏琬十指不沾阳春水,三天两头不动弹。
他就自己学着洗衣做饭,照看孩子。
如今不光是种田好手,各种生活技能也都擅长。
将野葱爆香,滑下去两片五花肉翻炒至变色,快速加入辣椒,猛火爆炒。
一时间,香味飘荡在土砖房院落各处。
苏琬用力吸吸鼻子,没想到她误打误撞下,居然睡了个会做饭的汉子。
就这挠挠的小味儿,以后可有口福了。
菜一多,家里碗盘都不够用。
秦禹将自己上午刚用竹节做好的竹碗拿出来,把菜盛上。
一家人围着院子里的八仙桌坐下。
苏琬低头正扒拉着饭,眨眼间碗里出现一块炖五花肉。
“麻麻,吃又又~”福福眨巴着黑溜溜的葡萄大眼睛。
苏琬眼眶瞬间湿润,心中一阵暖意悸动。
她跨越世纪的期待,终于实现了。
“好,吃肉肉。”苏琬将女儿福福夹给自己的炖肉咬在嘴里。
这比她以往吃过的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美味且无比贵重
她感觉好像有种不真实在围绕着自己,可那温暖正在眼前。
......
刘娟刚在河边洗完衣服,准备回家。
还没走两步,她就闻到一阵辣到刺鼻的香味。
刘娟是地道的庐县人,不喜欢吃辣。
可架不住这辣味儿里带着肉香。
刘娟努力嗅了嗅鼻子。
“谁家啊?在这个点吃饭?还吃的肉?真是钱多没处花烧的慌哩!”
刘娟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噜叫起,她脚步踌躇不想往前走。
刘娟想到家里为装电话线,全家省吃俭用,自己已经半个月没见肉腥子,她脸上神情越发像个怨妇。
她做贼似的往四周看了看,附近离得最近的,就是苏琬家的土砖房。
向前走了十几步,那香味逐渐散去。
刘娟眉头皱起,啐了一口说道:
“总该不会是苏小四家在吃肉吧?她那酸了吧唧小气样,咋可能舍得给两个小杂种吃肉?”
十块钱,一张大团结!
已经不算少了。
这年头厂子里工人们的工资也就十七八块钱。
米面粮食每斤一毛多。
十块钱省着点花,四口之家每月还能有盈余。
“秦禹啊,你可是咱们小山村最有文化的,所以这事儿,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你。”
“你看你成不成?你要是没空,我再想别的法子。”苏永胜吧嗒吧嗒抽着旱烟问道。
“当然成,去学校教书是好事,谢谢村长叔了。”秦禹一口答应下来。
“中,那等王老师啥时候走了,我再给你个准信。”
敲定这件事,苏永胜乐呵呵抽着旱烟离开。
苏琬心里那块大石头跟着一块落下。
前世时候,村长苏永胜也想让秦禹接王老师的班去村小学教书。
可秦禹在这件事的前一天和老刘家人动手打架,被记处分。
然后村长苏永胜的建议就被红旗公社那边给驳回。
驳回建议后,红旗公社没找到愿意主动来小山村教书的。
整个小山村,也找不出第二个有文化能教孩子们念书的人。
所以还想读书的孩子们,只能每日来回走着到红旗公社小学上课。
后来有一次,渣土车失控,一连撞死十六人,其中有十二个,都是小山村的孩子们。
有些大点的孩子,小时候还光着屁股跟在苏琬身后跑过,认她为大姐头。
苏琬想到如果秦禹能在白杨小学上课,那么小山村的孩子们是不是就不用走路到红旗公社小学,也就不会遇上车祸?
想到这里,苏琬心情愉悦,手中动作跟着轻快起来。
在老刘家耽搁会儿时间,这会儿都快下午一点,苏琬打算弄点简单的吃食,就吃打卤面。
她这会将和好的面团擀开成薄片,然后再堆叠起来,切成细丝。
“心情很好?”
秦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她身后的,好像有一会儿的功夫。
苏琬吓一跳,哼着的歌儿也被打断。
“咳咳!”秦禹轻咳着将视线挪开,见苏琬不答话,他自觉转移话题道:“哼的什么曲子?还挺好听。”
听他这话,苏琬就知道,他果然早就站在她身后了。
幸好秦禹对她没有恶意,不然的话...
总而言之,苏琬反省自己的大意。
再怎么说,也不能松懈自己,就算是重生后,也要时刻保持警惕。
就比如今天趁她不在家,刘娟上门偷东西,就狠狠给苏琬上了一课。
她实在不敢想,如果刘娟下手没个轻重,鹿鹿和福福会出现怎样意外?
“我随便哼的一个曲子。”苏琬忙着切面条,头也不抬的回道。
“哦,那也挺好听的。”秦禹道。
苏琬心里一阵好笑,兰亭序,能不好听吗?
这可是一首,什么电影配上都能瞬间高大上起来的神曲啊!
她知道秦禹并非故意没话找话,是真的被这首曲子吸引。
眼神不自觉瞥到秦禹布满茧子的大手,今天牵着的时候,能明显感觉到粗糙毛躁。
可这分明应该是一双写字的好手。
前世在秦禹和孩子们死后,苏琬追悔莫及,万般后悔。
看着别人阖家欢乐的时候,她会幻想,如果福福和鹿鹿长大后,会不会也是优秀的孩子?如果秦禹没有死,她和他会不会白头偕老?
后来事业有成,苏琬不止一次去到渝市,试着去了解秦禹的过去。
如果说,她这些举动,最开始出于愧疚,那么随着对秦禹的深入了解,她被这个男人深深吸引。
她知道了他的优异学校成绩,知道了他曾获奖过的钢琴证书,知道了他想考取清北大学的梦想。
苏琬发誓,这一世重生,她一定不要再错过这么好的男人。
等苏琬这边切好面条,秦禹那边也已经将肉丁配菜炒制成酱卤。
两人配合默契,即便一言不发,却也能心照不宣知道对方想做什么。
秦禹将酱卤盛出来,刷锅添水后,将灶台让出来,给苏琬煮面条。
等苏琬煮熟捞出面条之后,就见秦禹已经将刚才出门摘回来的黄瓜切成细丝。
就挺省心的。
二两面半根黄瓜一勺酱卤,就是一碗香喷喷的不标准肉酱打卤面。
两个小家伙早就饿得咕咕叫,洗干净手后,坐在八仙桌旁,吸溜着嗦面。
等苏琬要进灶房时候,就见秦禹已经端着两个大点的面碗走出来。
将其中一碗放到她面前,他自己则就着辣子吃起来。
苏琬看了眼,哟呵,还挺多,把她当猪喂呢?
不过想到自己昨天表现出来的饭量,好像确实挺容易被误会。
苏琬咬牙,到底是将一大碗都干进肚子。
她也不想多吃,可这是纯手工面条,劲道又爽滑,再加上手艺很好的酱卤。
这谁能顶得住?
“唔...下午还得上山挖笋,多吃点也是应该的,对吧!”苏琬捂着微微隆起的小肚子,为自己找到合适借口。
吃完饭,收拾干净碗筷,苏琬将兜里的毛票钢镚儿一股脑掏出来,放在桌子上。
“今天卖了四十六块八毛钱,算上之前的三块三,总共是五十块一毛。”
“供销社花了三块八毛二,买肉和棒骨花掉三块五,消炎药那些是三毛五。”
“我还给了三叔十块钱,作为租借他家牛车的费用。”
“所以这里剩下的,应该有三十二块四毛三。”
苏琬数出来一沓三十块钱的毛票,递给秦禹。
“你收好。”
秦禹神色复杂。
苏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家里过得怎么样,她只顾着上赶子去舔老刘家。
对于苏琬的变化,秦禹打心底里感到高兴。
尤其是今天,看着她去找老刘家对峙,他是真的开始相信,她变了。
“对了,老刘家那边,还欠着咱们的东西,以后都会让他们还回来。”苏琬道。
秦禹抬眼,对上她那双噙满笑意的狐狸眼,听她继续道:“我说过,老刘家他们吃了多少,就得给我全都吐出来!”
吃过饭,午睡小憩一会儿,等到日头没那么晒之后,苏琬背着竹筐拿着锄头上山挖笋。
春笋长得快得很,等到四月份谷雨一过,笋子就会变老。
其实原本山上的笋子就越挖越少,不是一个长期的生意。
但现在挖笋卖笋,是个来钱快的不错门路。
何况山里除去春笋外,还有蘑菇、野菜那些,也都能拿去县城卖。
吃亏的又不一定是她。
这一晚,秦禹没怎么睡好。
早上起床的时候,活像个国宝。
苏琬叫他再睡会儿,秦禹摇摇头。
然后背上竹筐、扛着锄头往山上方向走了。
苏琬收拾妥当出门,沿着路边、山坡,大把大把采摘艾草和鼠曲草。
等天色大亮,已经快早上七点。
苏琬摘满两大筐的艾草、鼠曲草。
回到土砖房院落,秦禹已经借来牛车。
把蘑菇和他摘回来的一筐半春笋都放上去。
然后将鞭子递到苏琬手里。
“注意安全。”
苏琬点头,侧身坐在牛车前辕,扬鞭赶车离开。
到县城,苏琬直奔早市。
牛车在前几天摆摊的位置停下。
苏琬将半筐竹笋和两筐鼠曲草、艾草搬下来。
“这鼠曲草看着真新鲜,还带着露珠儿啊!”
很快有人围上来。
“这都是早上刚摘的!”
苏琬微笑回应。
“你这多少钱一斤?”
人群里很快有人心动,问起价格。
“三毛一斤,艾草也是这个价儿,保证足称,只多不少。”
听到价格不贵,很多人行动起来。
“给我来点艾草!”
“我要两斤鼠曲草,半斤艾草,艾草味儿重得很,正好可以用鼠曲草中和。”
“我家老头子就喜好鲜艾草这口小味儿,小姑娘,给我来五斤的。”
看到这边人群围着热闹。
越来越多来往买菜的,目光被吸引过来。
一群人叽叽喳喳,烟火气十足,恨不能直接上手抢。
等到人群散去。
苏琬面前的三个筐子里,全部的艾草、鼠曲草和春笋都被抢空。
这会儿七点半。
正是上班上学的时间。
苏琬赶着马车,来到附近的县幼儿园。
“青团,好吃的红豆沙青团。”
“便宜不贵,美味实惠。”
将牛车支在县幼儿园附近的一棵树下。
确定没有挡到来往道路。
苏琬拿出一张大油纸,铺在身前地上,然后将几个蒸屉摆开。
葱绿圆润的青团躺在蒸屉里,挨个排开,很是诱人。
看得见的真材实料,比什么广告都好使。
“妈妈我想吃那个!”
很快就有小朋友的目光被吸引过来。
“我也想吃!想吃那个绿绿的圆球。看起来好好吃样子。”
几个家长拗不过孩子请求,只好带着自家娃上前问价。
“你这个咋卖的?”
“哟,这不就是圆的清明粿?这个咱们自己在家就能做,想吃的话,中午妈给你做。”
苏琬笑脸迎上去,说道:“姐,咱们这个是豆沙青团,里面是甜馅的。”
“有粮票的话,一毛五两个,好吃不贵。”
和包子差不多的价钱。
“青团这么小,卖一毛五俩,太贵了吧。”
其中一个带孩子的妈妈说道。
苏琬笑着解释,“咱这青团里面都是放糖的,大家可以先试吃,觉得好吃再买。”
苏琬用油纸抓起一个青团,然后小刀唰唰几下,切成无数个小块。
分给在场围观的孩子和家长。
“好吃好吃,妈妈我还要吃!”
“我也要吃这个。”
“爸爸,我不想吃包子了,我想吃这个。”
“...”
软糯香甜的豆沙青团,几乎瞬间征服这些孩子们的味蕾。
“来两个的,喏,粮票和钱。”
“我要六个!这个确实好吃,不光孩子喜欢,估计我老婆也会喜欢。”
“我也要两个...”
一时间,苏琬再度被人群围在中间。
等到八点,幼儿园大门关上。
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离开。
苏琬带来的五六笼蒸屉,就只剩下最后没卖出去的四个。
这些青团总共卖了五块钱和三十多张粮票。
这年头,粮票是可以直接当钱用换粮食的。
最新评论